傳統老藥小護士「面速力達母」,
日前推出一個有別於民眾刻板印象的廣告,
廣告中媽媽把平常國人拿來止癢、塗傷口的曼秀雷敦油膏塗在小朋友的胸口,
舒緩感冒不適,廣告推出後引發不少討論。

台灣未加註適用警語
其實,曼秀雷敦這類清涼油膏在美國確實是感冒外用藥,
不過並非人人適用,
美國產品不但註明「適用於兩歲以上的兒童,兩歲以下需要諮詢醫師或藥師」,
且要避開嬰兒鼻孔部位。
但這些在國內產品的說明書上卻付之闕如。

曼秀雷敦的發明人最初在研發這種軟膏時,
主要用來舒緩感冒時胸腔、喉嚨不舒服或疼痛症狀;
在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OTC藥物(成藥)分類中,
這種含有薄荷腦油膏的外用藥,列在外用止咳藥中。

部分台灣留學生初次到美國超市,
因為不曉得小護士放在「感冒藥」區,一時間還找不到該產品。

兩歲以下需諮詢醫師
值得注意的是,小護士新廣告還原了曼秀雷敦在美國原本的使用方式,
但卻沒有比照美國曼秀雷敦,
在產品上加註「適用於兩歲以上的兒童,
兩歲以下需要諮詢醫師或藥師」的警語。

除了在主打該產品感冒用途的網頁(http://www.littlenurse.com.tw/)右下方,
可以看到小小的提醒字樣,
遍尋台灣產品仿單與外包裝,找不到相關提醒字句。

薄荷腦引發呼吸困難
小護士成分包括樟腦油、甲基水楊酸以及薄荷腦等。
其中薄荷腦,國外曾報告,
使用於嬰兒鼻部,可能引起呼吸困難及窒息症狀。

不宜大面積擦在皮膚
此外,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指出,
樟腦油具有神經毒性,甲基水楊酸過量也會引發中毒。
幼兒除了要注意避免誤食導致中毒危機外,
由於這兩種成分都能透過皮膚吸收,
如果大面積使用,
對器官相對不成熟的嬰幼兒確實可能造成傷害。

文獻上也曾報告過,有一名兩個月大的嬰兒,
因治療感冒用含樟腦油成分的藥物塗抹皮膚後,
引起嚴重的肝臟及中樞神經系統的傷害。

台大醫院小兒科教授李秉穎表示,
一些外用產品透過皮膚吸收,
對嬰幼兒產生神經毒性,確實存在。
早年家長喜歡用這類產品幫小朋友塗身體退燒。
其實一般的發燒只要妥善照料即可,
睡冰枕、擦酒精等錯誤退燒方式,反而有礙病情。

自由時報960312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




台灣曼秀雷敦表示,
曼秀雷敦在美國會針對兩歲以下兒童加註警語,
是因為美國對所有OTC藥品(指示用藥與成藥),
都要求加註警語、不是特別針對這個產品。
而在台灣的藥證和仿單(使用說明書)核准時,
並沒有被要求加註警語。
但衛生署則表示,
該藥品有薄荷的刺激性成分,會要求業者加註警語!

台灣曼秀雷敦指出,
曼秀雷敦軟膏在歐美國家向來放在感冒用品區,
但引進國內後,國人習慣用在燙傷、割傷或蚊蟲叮咬。
最近的廣告,是重新凸顯可紓解感冒不適的功效,
其實在卅五或七十五公克瓶裝的標示上已標上這個用途,
而十二克小盒裝因為商品本體空間不足,便標示在仿單裡。

至於商品宣傳網站會加註警語,
是因為軟膏用來紓解感冒症狀、擦在鼻孔附近、喉嚨、胸口等處的用量會比較多,
二歲以下的兒童如果手指亂抓亂摸、沾到了軟膏、再把手指放到口中,
便會造成誤食,所以特別加註警語。

塗藥量並非多就有效
衛生署藥政處長廖繼洲表示,曼秀雷敦含有薄荷成分,
若是兩歲以下嬰幼兒使用,有可能會發生抑止呼吸危險,
衛生署已要求曼秀雷敦加註警語。

另外,廖繼洲提醒,
曼秀雷敦不管是用於止癢防凍傷,
還是舒緩感冒,塗抹量並非愈多愈有效,
而且,藥膏儘量不要與嘴巴接觸。

自由時報960312
記者田瑞華、胡清暉/台北報導




小護士曼秀雷敦內含樟腦油、薄荷腦等刺激成分,
衛生署將要求加註警語。

對此,醫改會表示,
藥品安全規定應該跟著「成分」而非跟著「產品」,
市售藥品含有系列成分者,應評估是否統一規定加註警語。

早年國人生活相對艱困,
日常生活中,若是有個小碰撞、外傷或是感冒發燒等小病痛,
經常會使用價格不貴的清涼油膏來緩解症狀。

這類藥品除了小護士之外,
還有萬金油、白花油、綠油精、紅花油等。
不但用途類似,成分也清一色都有樟腦與薄荷腦。

其中,樟腦塗在皮膚表面有清涼的感覺,
也能發揮止痛、止癢與微弱的局部麻醉效果。
薄荷腦則能刺激神經末梢的痛覺與冷覺的感受器,
並促成皮膚血流的加速,有消炎、止痛、止癢的功能。

醫改會辦公室主任蕭敏慧指出,
嬰兒因為皮膚角質化的程度比較低,
因此和大人以及大小孩相較,
透過皮膚吸收的相對多,
使用相關產品上,確實應該更小心。

藥師柯明道說,
其實要注意的是小護士、白花油、紅花油或是綠油精等含的甲基水楊酸鹽,
不適合大面積使用,也不能口服。
但難免還是有少數人會錯用。

「甚至近年有些清涼油膏還來自泰國、中國等,標示根本不清楚或看不懂。」
除了加強藥物標示外,
民眾用藥前也一定要詳細閱讀產品資訊,
並遵守說明書的指示。

自由時報960313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




紅花油、白花油、萬金油、保心安油…,
這些台灣每個家庭幾乎都有一、兩瓶的清涼油、膏,
除了用在幼兒可能潛藏危機外,
急診室偶爾也會遇到因為拿這些外用藥來口服所導致中毒的病患。

坊間流傳的清涼油使用偏方其實真不少,
有人說暈車時灌保心安油能止吐,
有人說女性生理期間不舒服,可喝紅花油或綠油精舒緩;
但這些坊間流傳偏方,其實隱藏致命危險。

榮總也曾接獲一名八十多歲的老先生,
因為肚子痛,就自己用樟腦油沖熱水調配「解藥」,
在喝了幾湯匙後,不到半小時就出現抽筋、昏迷現象。

早年馬偕小兒科曾接獲好幾個急性紅花油中毒的病例,
其中還有一例因為口服用量過多,搶救不及死亡。

台北榮民總醫院臨床毒物科主治醫師楊振昌指出,
這些清涼油內含有甲基水楊酸以及樟腦。
一般來說,水楊酸中毒症狀與其血中濃度高低有關,
最嚴重者可能會出現呼吸急促、昏迷、抽搐等嚴重症狀。

不過臨床上見到的偏方服用者,或是兒童誤食,
由於使用量不會太高,
比較常看到是輕微中毒的症狀,
也就是輕微呼吸急促、耳鳴、嘔吐、昏睡等症狀。

建議若發現家人中毒,不要催吐,
只要協助保持他的呼吸道暢通,儘快送醫。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bec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